《中国环境报》(英文名:China Environment News)于1984年1月3日创刊出版,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生态环境部主管,地址位于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是以宣传环境保护为基本内容的全国性专业报纸,也是全球唯一一张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纸。
《中国环境报》创刊初期为周报,后几经改版,至2001年改为每周六报;现每周出版5期,每期8版。该报曾于1989年8月至1998年6月出版英文版(月刊)。《中国环境报》主要报道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科技、产业信息以及国际环保大事。截至2022年2月,该报在中国设有30多家记者站,开辟有要闻、综合新闻、观点、对话、法治、生态、企业、市场、绿色、城市、环球等十余个版面以及境界周刊。2022年,《中国环境报》形成了融“报(刊)、网、端、微”为一体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年鉴》、影视新闻中心、中国环境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全媒体同频共振。
《中国环境报》的宗旨是宣传中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013年、2015年、2017年,《中国环境报》连续3次入选全国“百强报刊”;2019年,获中国行业报践行“四力”十佳优秀单位。2022年,《中国环境报》发行量再次突破30万份;2024年,入选中国知网“2024年度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中国环境报》在环保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一直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历史沿革
1984年1月3日,《中国环境报》正式创刊出版,创刊初期为周报,后几经改版,至2001年改为每周六报。每周一为《产经周刊》,每周四为《地球村周刊》,每周二、三、五、六为正报。对开四版(周四为彩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开辟有要闻、观点、人物、综合新闻、事件、法制、生态、产业市场、城市、国际、文化、教育等十余个版面,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中外环境新闻。
1985年和1987年,《中国环境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银质奖章和“地球卫士奖”荣誉称号。该报曾于1989年8月至1998年6月出版英文版(月刊),向中国国外摘要报道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情况和有关方针政策,以及环保领域的重大新闻;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和其他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行动,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所进行的合作和交流。2013年、2015年、2017年,《中国环境报》连续3次入选全国“百强报刊”;2019年,获中国行业报践行“四力”十佳优秀单位。同年12月7日,《中国环境报》入选中国产经媒体“微信原创传播力指数”TOP10。
2020年,《中国环境报》获得中国经济媒体新媒体影响力指数TOP10,以及中国报业协会“十三五”中国报业媒体融合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022年,《中国环境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报社重点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了融“报(刊)、网、端、微”为一体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年鉴》、影视新闻中心、中国环境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全媒体同频共振。
内容现状
办报方针
《中国环境报》由生态环境部主管,以宣传环境保护为基本内容,立足环境保护,面向整个社会。
主要内容
《中国环境报》每周出版5期,每期8版;主要报道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科技、产业信息以及国际环保大事。
版面
截至2022年2月,《中国环境报》开辟有要闻、综合新闻、观点、对话、法治、生态、企业、市场、绿色、城市、环球等十余个版面以及境界周刊。
通信方式
《中国环境报》地址位于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邮编是100062。
经营状况
2000年,《中国环境报》发行量达23.1万份。截至2022年2月,该报在中国设有30多家记者站,每天报道准确、全面、权威的环境新闻。2022年,《中国环境报》发行量再次突破30万份。
报刊文化
宗旨
《中国环境报》的宗旨是宣传中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宣传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宣传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社会责任理念
《中国环境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组织策划选题,加强舆论引导,聚焦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需求,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方向
2022年,《中国环境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生态环保中心工作为主线,积极组织策划重大选题,着力做好主题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指导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发展理念
《中国环境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反映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社会责任
2022年,《中国环境报》共刊发公益广告30块,并通过多种平台大力宣传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的各类生态环境公益行动;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宣传活动,如“寻找最美基层环保人”“大地文心”采风、“我的帮扶故事”主题征文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报社作为生态环境部第五定点帮扶工作小组牵头单位,2022年年投入帮扶资金近21万元。
价值意义
《中国环境报》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中国内外环境新闻,宣传生态文化,读者构成广泛,每期平均阅读人数达百万人次以上,在环保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一直是中央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其他媒体形式
中国环境网是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唯一的环境领域专业门户网站,建设于1999年,2001年正式上线运行,也是中国第一家环境专业网站,致力于做最好内容的网站,形成了新闻采写、网络评论、在线访谈、社区互动、直播系统、移动互联发布互相配合的快速、权威、深入的新闻报道模式,日常传播覆盖国内外。中国环境网拥有“领导资料库及留言板”“两山论坛”“两山社区”“治废专家”等品牌栏目,开设了要闻、法治、评论、产经、环境质量、新坐标、艺文志、舆情等频道,信息容量大,功能齐全,能够为政府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服务和宣传策划服务。
《中国环境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中国环境”为核心品牌,融报、网、端、微于一体的传播矩阵,形成以“一报两微一端一网”为主体,学习强国、头条、抖音等平台号为辅的传播矩阵。截至2022年底,微信公众号订阅量超过44万,微博粉丝数超过100万,中国环境APP下载量达70万人次。探索生态环境移动平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模式有了新进展,生态文创商城在中国环境APP上线。
2022年中国环境APP共发布稿件超过3.9万篇,制作专题近120个;微信原创文章风格更加多元化,全年发布原创文章超过510篇,年度阅读量排名前20的作品,阅读量均超过了5万。短视频产品推出“见证者说”“山河行”等品牌栏目,选题内容丰富,形式灵活,2022年全年发布视频新闻2119条,制作短视频749个。纪录片拍摄取得新突破,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六集纪录片《生态秘境》收视率创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同期新高。2022年,《中国环境报》共组织近50场直播,其中六五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达到23.9万,创历史新高。
相关问题
不足之处
2022年,《中国环境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舆论引导能力有待加强、新闻作品可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差距;三是媒体融合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既懂技术又懂采编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改进方法
针对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中国环境报》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提升报道能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参考资料
《中国环境报》.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22
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2023年度部门预算.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2025-09-22
关于我们.中国环境.2025-09-22
2022年度中国环境报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环境.2025-09-22
中国环境报社.中华环保联合会.2025-09-22
哪些报纸被评价为“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请看这份名单.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09-22
中国环境报.www.jjckb.cn.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