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墓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吴三桂之妾陈圆圆的墓葬,于清代雍正六年立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
1982年,陈圆圆墓被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当地学者黄透松、晏晓明发现。1983年,陈圆圆的隐姓埋名碑出土。1984年5月,岑巩县人民政府将陈圆圆墓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月,《吴三桂大传》作者李治亭实地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马家寨的陈圆圆墓,并肯定其为陈圆圆真实墓葬。2011年1月,包括陈圆圆墓在内的马家寨吴氏墓群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下旬,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与岑巩县政府共同主办的陈圆圆、吴三桂史迹高层研讨会确认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马家寨的陈圆圆墓为陈圆圆真实墓葬。
陈圆圆墓处于马家寨吴氏墓群中心位置,坐东朝西,泥土封堆,坟前立有一块1983年出土的隐姓埋名碑,碑上刻有雍正六年的碑文,墓门碑面一方,碑盖一块,左檐柱一根,右边的石柱失落,用石头垒砌撑起,碑面高0.73米,宽0.48米。距陈圆圆墓三四米处,是吴三桂墓。
历史沿革
1673年,吴三桂举兵反清,在湖南衡州自封为帝建立周代。清廷发重兵征讨,六个月后,吴三桂暴病而亡,由其长孙吴世璠继位,边打边往昆明市撤退。1681年10月29日,昆明被清军攻陷,吴周小王朝败亡。之后,陈圆圆和吴三桂的遗脉及其他眷属下落不明。
1982年,陈圆圆墓被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当地学者黄透松、晏晓明发现,经研究后通过媒体向外界公布考察结果,引起学界强烈反响和媒体关注。
1983年,陈圆圆的隐姓埋名碑出土,显示为清雍正六年立碑,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再进行重修。
1984年5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人民政府将陈圆圆墓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中国红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其庸到陈圆圆墓考察。2002年,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到陈圆圆墓考察。
2010年6月,《吴三桂大传》作者李治亭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吴三桂后裔及陈圆圆墓、吴三桂墓的消息,他调查后得出肯定结论。2011年1月,马家寨吴氏墓群被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5月下旬,由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与岑巩县政府共同主办了陈圆圆、吴三桂史迹高层研讨会,专家和学者经过详细的实地调研和充分的科学论证,确认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马家寨的陈圆圆墓为陈圆圆实际墓葬。
墓址所在
《岑巩县志·文物名胜篇》第834~835页载:“陈圆圆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即陈圆圆墓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绣球科凸上,鳌山寺南端。
截至2020年,马家寨有230多户,1300余人,此外还有在外定居和供职者数百人,清一色全姓吴。明明是吴姓,为何称作“马家寨”?原来是他们的开山先祖为感恩马宝将军护送、安排、关照的恩德,特取这个寨名作为纪念,并尊其为祖宗,客观上也起到了蒙蔽清朝追捕者的作用。这个寨子一反常态,不修族谱。这是隐姓埋名的需要,一旦修谱,就难免泄密,招惹杀身之祸。但祖先的重大家事又怎能失传?于是先祖们就像现代人用电脑一样,将重要信息存放在人脑中,形成“无字谱”, 即用口授口传的方式“ 无纸化” 地代代口传。他们商定,由寨中的两支根脉每一支每一辈都选出一名有文化,记性好,忠于祖先,宗族观念强,守口如瓶的秘传人。至如今两个支脉的秘传人已分别传到第10代的吴永鹏、吴永松。先祖的事迹至今不失传、不走样。家寨每家每户的堂屋,都将汉延陵堂供在神龛首位,都写着“延陵堂上历代宗祖昭穆考妣姻亲之神位”。这是陈圆圆的遗嘱之一,要求后世子孙纪念其丈夫延陵将军吴三桂,在“神榜上要标明延陵堂,每年正月要在神龛上插上一支桂枝” 。马家寨吴氏除了口传祖先秘事,还一辈接一辈地保留祖先留下的遗物。其中有大地主吴名绣保存的顺治帝给吴三桂的御赐书,上有顺治皇帝亲笔写下的 “吴氏望族,三让贤风,千秋功业,万代福绵”及御印。
墓地布局
陈圆圆墓处于马家寨吴氏墓群中心位置,坐东朝西,泥土封堆,坟前立有一块1983年出土的嬴姓埋名碑,碑上刻有雍正六年的碑文,墓门碑面一方,碑盖一块,左檐柱一极,右边的那块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撑起,碑面高0.73米,宽0.48米。距陈圆圆墓约三四米处,是吴三桂墓。
墓碑解读
碑文解读
陈圆圆墓前的墓碑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标明立碑时间。首句“故先妣”,据“妣”可知墓主人系一女性,辈分应为“先祖”。“苏州市”系苏州代称,指墓主人为苏州人;“聂氏”,不是指姓聂,“聂”字由“双”与“耳”(即“阝”)构成,当解为“邢”与“陈”,暗指陈圆圆。她6岁前随父姓邢,6岁后父母双亡,由姨夫陈某养大,遂改姓陈。“聂”字是繁体“聶”的简化字,但当时并未简化,《康熙字典》里也无此字,显然是为了隐蔽起见,造此“聂”字。其意:“双”为繁体字“雙”之简写,其上半部为两个“隹”,代表“好”,引申为“花好月圆”,即“圆圆”,上下文字合起来就是陈圆圆。“位席”,以陈圆圆生前被封为皇妃,用此两字,以明其身份与平民不同。
墓联
右联是“神州佳人倾城震国惊寰宇”;左联是“狮山宝地隐恨寄爱藏香身”。
墓志铭解析
陈圆圆墓有左右两篇墓志铭,均为七言诗句。
墓主简介
陈圆圆(1623~1689,一说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姨母收养,姨夫姓陈,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与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等女子合称为“秦淮八艳”。苏州市名妓,后被吴三桂纳为妾。大顺军进京期间,陈圆圆被大顺军首领闯王李自成部下刘宗敏所掠。吴三桂在此之后引清兵入关,合力击败大顺军。康熙帝元年(1661),吴三桂受封平西亲王时,陈圆圆随之前往云南省。后因清政府下令削藩,吴三桂起兵叛清,最终起义失败。陈圆圆也从此不知所踪。
有关争议
在吴三桂兵败衡阳市后,陈圆圆的下落说法众多,其中包括她逃亡到贵州省隐居的说法。世传云南、上海市、苏州都有陈圆圆墓冢,但只有云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真凭实据。
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惠荣和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昆明市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卜保怡认为,陈圆圆在昆明的足迹有很多史料可查 ,虽然最终魂归何处几百年来一直有争议,但要说“陈圆圆香归贵州岑巩”,必须要拿出证据来才能让人信服。还有学者认为,陈圆圆香归何处,将成为一场文化保卫战,昆明需要拿出系统而翔实的证据并公之于众、以正视听,向外界证明陈圆圆与昆明的渊源。清代关于记叙陈圆圆结局的诗文有很多,但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300年间,陈圆圆的遗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她的归宿的议论此起彼伏,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不过,仅围绕陈圆圆的死,昆明市就出现了三处陈圆圆墓。
参考资料
弥足珍贵:明末清初名姬陈圆圆《墨竹图》欣赏.中国网.2025-09-27
隐姓埋名三百年,吴三桂、陈圆圆归葬何方?.澎湃新闻.2025-09-27
岑巩马家寨陈圆圆史迹及墓碑之谜.政协贵州省委员会.2025-09-27
二探吴三桂陈圆圆之墓.凤凰网文化.2025-09-27
神秘对联透露身份 一代佳人陈圆圆墓发现始末.南海网.2025-09-27
云南贵州争抢陈圆圆墓 专家认定墓地在贵州(图).凤凰网.2025-09-27
云南专家:说“陈圆圆葬在贵州”证据不充分.中国新闻网.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