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皮囊》(英文名:No more than skins),是中国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首次于2014年12月1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蔡崇达创作《皮囊》时处于既告别家乡又无法抵达远方的状态。他过去将父亲当作形象和角色来评价,未真正理解父亲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意识到这一点时,父亲已离开生活,他担心失去更多生命中重要的人,因此决定创作《皮囊》。《皮囊》共收录14篇散文,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作者的阿太(外婆的母亲)、母亲和父亲关于生活、房子、疾病与信仰的故事;后半部分讲述小镇上的张美丽、两个阿小、文展及大学室友厚朴的人生经历。作品通过人物肖像的方式描写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记录发生在父母、家乡和朋友身边的善与恶,阐述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80后”这一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皮囊》中,小城的独特人文和地理景观赋予作品地域性色彩。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和白描手法,仅用简单语言叙述生活,不刻画人物心理,也未剖析人物感受。

2015年1月8日,“2014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揭晓,《皮囊》被列为“年度新锐图书”。2015年1月,《皮囊》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此外,《皮囊》还曾获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的推荐。截至2023年8月,《皮囊》累计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2025年9月30日,取材自《皮囊》的电影《浪浪人生》在中国上映。

作品背景

作者背景

蔡崇达,1982年生于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当代作家、媒体人。2000年考入泉州师范学院。2004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10年。2014年12月,出版散文集《皮囊》。2022年8月,发表长篇处女作《命运》。2023年3月,成为花城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10月10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5月,出版小说集《草民》,与前作《皮囊》《命运》共同构成“故乡三部曲”。2024年11月,蔡崇达当选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创作背景

蔡崇达创作《皮囊》时处于一种既告别家乡又无法抵达远方的状态。创作过程属于一种应激下的写作,当时他在《中国新闻周刊》担任主编,表面上已接近个人所期待的部分理想,但内心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写作动机包括对媒体理想的追求,希望获得国际非虚构写作奖项,以及通过作品获得收入以支撑父亲治疗。父亲去世后,责任感消失,数年后实现的理想使他不得不面对真实内心的困惑:创作是为了逃避家乡,还是为了在远方寻找意义。《皮囊》的创作本质在于,当面对无法解答的人生命题时,蔡崇达转向故乡寻找精神支撑,如晋朝精神秩序天宝的精神理念,从中获得面对人生命题的力量。

蔡崇达30岁生日时,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观了名为“Living and Dying”的展览,展台上陈列已逝去的人们的物件。观看这些物件时,他想起病重八年后已去世的父亲。他曾表示,以前自己过于将父亲当作一个形象和角色来评价,而未真正理解父亲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在意识到这一点时,父亲已从他的生活中离去。他因此担心会错过更多构成自己生命的重要人物,遂决定创作《皮囊》。

主要内容

作品目录

编者按

序: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序:认心、认人的《皮囊》

皮囊

母亲的房子

残疾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我的神明朋友

张美丽

阿小和阿小

天才文展

厚朴

海是藏不住的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回家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内容情节

《皮囊》共收录14篇散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作者的阿太(外婆的母亲)、母亲和父亲关于生活、房子、疾病与信仰的故事;后半部分讲述生活在小镇的张美丽、两个阿小、文展以及大学室友厚朴的人生经历。

《皮囊》的创作以作者在福建渔村小镇的所见所闻为背景,以对故乡亲人的情感为基础。作品通过人物肖像的方式描写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并通过人物描写和故事情节,以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记录发生在父母、家乡和朋友身边的善与恶。

经典语录

1、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2、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3、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4、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5、我并不愿意旅行,其实我更愿意待在一个地方,守着我爱着的人,生根发芽。

6、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注:仅收录部分

人物角色

注:仅收录部分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皮囊》是蔡崇达创作的“灵与肉”主题的白描故事集。系列故事中,作者描写人物在现实与皮囊之间的挣脱与斗争。每个人都在尝试突破内心的规则,解除肉体对灵魂的影响,追求灵魂的自由,但现实的限制使人物不得不依附于外部环境,并以周遭事物进行比较。在故事中,每个人都面临难以摆脱的困境,在具体处境中,既希望洞察现实却难以放下,也希望摆脱束缚却受限于现实条件和内心规则。

作者用《皮囊》这一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表达了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注,同时探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皮囊》由作者的多个小故事组成,也可被视为作者心里人物的故事合集。书中包括关于“皮囊”观念的阿太、母亲对父亲的爱情、父亲的残疾以及其他朋友的故事,这些人物对作者一生产生过影响。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作者对于要面对的现实的思考,例如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等。在记录自身经历的同时,作者探索心灵的救赎,使读者理解苦难并产生共鸣。文集表达了“80后”这一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开篇故事《皮囊》中,阿太是一位99岁的老人,没有文化,其神婆身份使其生活方式具有特殊性。她对死亡有着独到见解,并向作者传授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面对女儿的死亡,她遵循“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她的灵魂”的理念,以自身方式处理生活事务,包括切菜时误伤指头、将不会游泳的儿子两次投入海中训练等。在晚年,她仍爬到屋顶修补窟窿,即使摔倒也继续行动。临终时,她对后人表示:“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故事呈现阿太偏执、果断、缺乏人情味的晚年生活,但透视出其人生观,即“生命是轻盈的却被欲望的污浊所托住”,体现出老人通过观念形成释放个性与态度的方式。在《皮囊》中,作者在病房陪护父亲时曾说:“在病房里,疾病掌管着这里,疾病就是这里的规则,这里有另外的四季、另外的节气。”他的这一独特视角,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在疾病面前的无能为力与渺小卑微。

在《母亲的房子》中,即使生活贫困,母亲仍坚持攒钱修建村内最高的房子,并在房子即将拆迁时继续装修。她想建一座四楼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她还偏执于不给丈夫看病、不帮助儿子购房,因此遭到街坊邻居的不理解,但儿子和丈夫默默支持、无声理解。即使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她仍坚持建造,只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故事通篇没有直接表达爱意,但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和执拗的行动,体现出亲情和爱情的深刻内涵。

在《残疾》中,父亲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中风瘫痪,不愿接受事实,即使在台风天也坚持自己规划的“复健运动”。《张美丽》《阿小与阿小》《天才文展》《厚朴》均呈现出摆脱心灵规则与皮囊束缚的斗争,包括对旧习俗的挑战、对现实生活的反抗、面对非凡落入平凡的无奈,以及对内心规则困惑的表现。书中还出现了从小怀抱走出小镇梦想、最终被现实差距打击回乡的“天才”文展,以及空怀梦想、立志尝试世界却未付诸努力而受挫的叛逆厚朴。在这些人物故事中,作者逐渐长大成人。自70后起,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缺失,而蔡崇达的作品中,这一形象重新出现。

艺术特色

《皮囊》中的小城的独特人文和地理景观使该书充满地域性色彩。外部环境塑造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人物行为又反映了地域文化,这种互动关系形成作品的风格和文化传达。小城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密闭的叙事空间,在这种封闭环境下保留了原始的文化传统和风景民俗,形成独特的闽南地区地理文化景观。同时,现代化的推进在小城留下变化的痕迹,“常”与“变”的互动使小城呈现出区别于乡村和都市的特征,表现出过渡性和地域性特点。

写作手法

《皮囊》采用第一人称写作,作者以白描手法叙述,没有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未剖析人物的感受,仅以简单语言叙述生活,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和共鸣的可能性。

相关作品

电影作品

话剧作品

出版历史

作品影响

销量情况

《皮囊》出版后,首年销量超过40万册,次年超过50万册,第三年达到60万册。截至2023年8月,《皮囊》累计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皮囊》的长销原因是试图调动中国古代的精神秩序,来呼应甚至疗愈当下的自己,当下的中国。(韩国的文学评论家李京格 评)

《皮囊》是一部有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被认为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豆瓣 评)

相关事件

2025年9月,取材自蔡崇达畅销书《皮囊》的电影《浪浪人生》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影片由马林执导,黄渤范丞丞殷桃领衔主演,李嘉琦刘雪华付航等参演。首映礼上,主演们分享了对各自角色的理解,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参考资料

皮囊 = = No more than skins.皮囊 = = No more than skins.2025-09-28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微信公众号.2025-09-28

皮囊.豆瓣读书.2025-09-28

蔡崇达×杨庆祥:作家是家乡土地的农作物.中国作家网.2025-09-28

书香昆铁·我喜爱的好书 | 《皮囊》.微信公众号.2025-09-28

【人文素养】走出内心规则,释放自由灵魂——《皮囊》解读.微信公众号.2025-09-28

2014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揭晓.中国作家网.2025-09-28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2015年1月).中国作家网.2025-09-28

[读书]蔡崇达:《皮囊》.央视网.2025-09-28

呈演温暖家庭群像 电影《浪浪人生》北京首映礼举办.今日头条.2025-09-28

读书札记第245期 |《命运》.微信公众号.2025-09-28

好书推荐 | 《皮囊》:灵魂的相遇与理解.微信公众号.2025-09-28

“青”听,第十六期:蔡崇达《皮囊》.百家号.2025-09-28

成年人最大的心酸,莫过于突然读懂了《皮囊》.百家号.2025-09-28

如何把散文集《皮囊》改成话剧?导演:把“岁月”当主角.百家号.2025-09-28

皮囊 .文津.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