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英文: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缩写:GXNU)简称“广西师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高校,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前身是1932年创办于桂林的桂林师范学院,1936年并入广西大学,1941年重建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更名为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4年在柳州丹洲复学,1945年在贵州省平越复学,1946年迁址南宁,1947年改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并迁回桂林市。1953年广西大学停办,以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学校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21年成为广西“十四五”重点支持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的高校。

截至2024年11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000亩,各类教职工近5000人(含离退休及外聘教师),全日制学生近38000人,各类学生共75000余人。学校下设教学学院(部)2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一流课程2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73门。

广西师范大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名第155位,在2025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1582位。

历史沿革

师范学院阶段

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于1932年10月12日在桂林雁山创立,是当时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到1936年6月,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广西大学,在原校名基础上加入“文法”,即广西大学文法学院。1941年10月,战争后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得以重建,1942年4月,改称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8月,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

1944年6月至1946年1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在抗战期间先后迁往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贵州省平越县(今福泉市)等地,开展教学。1947年2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从桂林迁往南宁,5月更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学校在从南宁迁回桂林后,更名为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确认校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1953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及师范(语文)专修科基础上,重组学院中文系;同时,决定以原广西大学文、理各系留下的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师范学院。院系调整后后,学院既传承了文教学院时期的中文院系,同时又汇入了原广西大学的文理、师范专业。次年,广西师范学院选定桂林市内秀峰区王城,成立王城校区。1976年8月,学院又在桂林市东郊三里店增设分部,即今育才校区。

师范大学阶段

1983年5月28日,广西师范学院最后一次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从战后复课办学到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师范大学成为广西境内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

1979年开始,以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为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获批第一批文科基地,自此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文科基础学科率先开启了更具专业性学科建设阶段。2003年,学校获批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开始以重点学科为依托,主办、承办、协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

争创一流阶段

2005年,学校建成三区一校版图。12月8日,学校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增设雁山校区,于2007年10月7日投入使用。雁山校区同50年代经教育部调整建成的王城校区、育才校区一道,共同组成了争创一流时期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版图。2006年,是海外交流办学进一步推进的一年。12月29日,学校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挂牌成立,成为广西在国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十年后,同中国知名师范院校展开教学联络。2015年1月20日,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协议书》。同年7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广西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同年11月17日,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

文脉延续

2022年9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担任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3年,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12月8日,发起成立广西托幼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4月30日,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出版学院。 2025年3月,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4月8日,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4月30日,学校与玉林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合作、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现建制教学学院(部)2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各类教职工5000多人(含离退休及外聘教师),拥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5人次,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人选31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74人次。学校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其中高级4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900多人,硕博研究生导师千余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40多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世界史、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教育、生物与医药、文物),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学科专业涵盖了13大门类。在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科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在新一轮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A类建设,软件工程、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B类建设。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优势特色专业15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7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门、精品课程27门,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1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8个,自治区级普通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14个,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3项,广西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广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中国—东盟天然药物技术创新学院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一流课程2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所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在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和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优秀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已与世界35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在海外设有3所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也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人才培养单位。近十年共接收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6000名。2018年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4年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学校王城和育才校区曾是越南学校的办学点,从这里走出了10多位越南国家领导人,40多位越南省部级领导,是目前国内接收和培养越南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在越南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致力建设国际化特色平台,2018年成立了越南研究院,2022年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批准成立“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成立广西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创新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纸本图书总量达374.1990万册,电子图书272.6936万册,各类数据库102个,试用数据库40余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最长、藏书最丰富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现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广西区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广西区古籍修复中心。

学术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11月,后于2009年6月28日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是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出版集团。截止2023年,出版社在世界各地有30多家企业和分支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为文理科综合版。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称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创刊于1957年,1989年始在国际公开发行,1992年改为季刊,2020年改为双月刊,刊发国内外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的论文,涉及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体育等学科领域。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广西民族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心理重点研究基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9个广西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应用数学中心,2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个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基地。同时,还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省级教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33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87项,科研经费(R\u0026D经费)总计约10.311亿元。2016年以来,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8项(其中2020年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4年获三等奖3项、青年成果奖1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2016年获三等奖1项、2021年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2016-2022年的四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项221项,其中一等奖18项,获奖总数连续两届均在全区排名首位。2016年以来,科研成果获中国专利奖2项,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获专利授权2000多件。2023-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突破60项,并获得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

学校排行

广西师范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名第160位。

广西师范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名第155位。

广西师范大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名第155位。

广西师范大学在2025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1582位。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校徽描述:整体呈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独秀峰和王城校区正门组成的图案,图案上方套内圆环,下方有“193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左上方是由著名书法家伍纯道题写的“广西师范大学”,外环右上方是“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的大写英文。

涵义阐释:校标图案由规整对称的几何图形组成,寓意学校管理科学、治学严谨;主体结构左右对称,与王城校区建筑风格一致,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底蕴;中间的独秀峰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寓意学校事业发展趋势;山峰象征校园和谐并包;内圆环紧套正门和独秀峰,象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正门敞开,象征学校开拓进取。

学校校训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尊师”,意为尊重教育、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师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养成尊师的品德。

“重道”,意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正义、善德立身,要求师生树立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治教治学,不断创新,追求真善美。

“敬业”,意为热爱专业、笃学求精、勤勉创新、献身事业,要求师生专致学业、忠于职守,有为社会发展而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勤恳作风。

“乐群”,意为和谐共处、诚信宽容、团队合作、厚生益众,要求师生善于合作,同舟共济,携手共建和谐校园。

学校校歌

《育才之歌》

广西艺术学院王晓宁老师谱曲,作于2002年5月。整首歌音色雄浑、歌词简洁,朗朗上口。其中,“独秀”“桃李”“灵魂工程”等形象,点出了学校特色;第一节中,“聚山水灵气,树花石柱”等描写,概括了学堂的历史。

校歌歌词:

  独秀苍苍,岁月茫茫;

  聚山水灵气,树华夏栋梁。

  王城学府传古韵,灵魂工程谱新章。

  图强!奋发!

  奋发!图强!

  图强!图强!

  漓水悠悠,书声琅琅;

  重礼智诚信,育桃李芬芳。

  大道坦荡君行健,志存高远万里翔。

  图强!奋发!

  奋发!图强!

  图强!图强!

学校视觉形象

广西师范大学在视觉形象设计上,以“师大紫”为主题,在学校章程、校庆纪念册的设计和规定上有所体现。

社团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清廉学生社团”建设,学院社团承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公益未来”两个公益实践项目,获赠资金14万元,支持28支公益团队完成落地实践。法律援助中心与校工会和资源县司法局共建“普法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各个学生团队获省级奖项10项,社团负责人和成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超过30项,学院荣获广西高校唯一的法治建设先进集体,大力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和法治文明校园建设。

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起文楼104成功举办“新起点,心启航”主题迎新晚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育才校区和雁山校区分期举行了系列性的大学新生团体辅导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新生的互动和交流,为新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来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教育学部红十字分会于田径场与棒球垒协会合办“秦春赛道众棒出击,红十字会贴心守护”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皆在弘扬“人道、奉献、博爱”的红十字会精神。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团队得到了运动员们的认可和赞扬,同时也提高服务技能和社区责任感,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有王城、育才、雁山区3个校区,校园面积4000亩。

王城校区

王城校区建于1954年,位于今广西桂林市秀峰区王城1号,占地面积约为45亩。

2000年,学校在王城校区创办旅游管理专业,后改名为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2005年又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沿用至今。

截止2023年,该校区承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办学工作,设有设有历史学、旅游与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三个院系,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4个本科专业。

王城校区还设有始创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桂林四大书院之一的秀峰书院。

育才校区

1976年,学校在桂林市东郊三里店增设分育才校区,具体位置为今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占地面积约为690亩。

育才校区主要承担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还在此设有理科实验室。

校区路牌命名多引经据典,譬如“里仁路”,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意即“安身 (居住) 于仁德 (的朋友) 之间是件美丽的事”。校内类似的命名还有“德仁路”、“礼贤路”等。

雁山校区

2007年,为适应更多样性的教学需要,学校又在今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设立雁山校区,占地面积约为3450亩,雁山校区是三个校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截止2022年8月,雁山校区承担体育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

校友情况

校园风貌

王城校园-国学堂

育才校园-逸夫楼

雁山校园-风雨长廊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章程.广西师范大学.2024-05-24

广西师范大学学校代码是多少(10602).大学生必备网.2025-06-23

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官网.2023-04-07

广西师范大学介绍|掌上高考.广西师范大学介绍|掌上高考.2025-06-23

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大学.2024-01-23

现任领导.广西师范大学.2024-04-17

历届行政领导.广西师范大学.2024-05-28

广西师范大学.软科排名.2024-04-17

广西师范大学.usnews.2024-05-12

喜讯!广西师范大学校友会入选2022高校校友会微信公众号100强榜.广西师范大学校友会.2023-04-07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名单.教育部.2025-06-23

历史沿革.广西师范大学官网.2023-04-07

网上校史展厅.广西师范大学.2023-04-07

学院简介.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04-07

教师队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04-07

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成立.百家号.2024-05-26

广西托幼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南宁成立.光明地方.2024-05-26

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出版学院 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中国新闻网.2024-05-26

广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微信公众号.2025-05-14

广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微信公众号.2025-05-14

广西师范大学与玉林市签约,深度合作!.微信公众号.2025-05-14

教学单位.广西师范大学.2025-06-23

【访谈】广西师范大学:新增3个博士专业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国研招网.2023-04-07

我校3名教师获聘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图文).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5-28

我校4名教师获聘广西第二批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5-28

我校第三批自治区八桂学者聘任期满通过考核.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5-28

教育部专家组到我校验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广西入选者结题项目(图文).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5-28

我校教授课题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结题验收(图文).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5-28

我校科研团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5-28

梁宏.广西师范大学.2024-05-28

本馆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2024-05-16

集团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官网.2023-04-07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知网.2023-04-07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知网.2023-04-07

科研机构.广西师范大学.2025-06-23

校 徽.广西师范大学官网.2023-04-07

【学习强国】刊发我校校训: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4-07

90周年90件大事|确立章程校歌校训校徽 提升大学制度和文化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7

【清廉师大】建设清廉社团,服务学生成长.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5-06-23

教育学部学生社团组织11月简报大事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团学联.2025-06-23

历届行政领导.广西师范大学.2025-06-23

学院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3-04-07

【党史学习教育】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百名党员帮扶行”走进育才校区,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4-07

评估快讯: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考察育才校区理科实验室(图文).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4-07

雁山校区地图(2022年8月制).广西师范大学.2023-04-07

关于表扬“2021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的通报.中国网信网.2025-06-23

【人民网】广西师范大学:深耕关心下一代工作 展现立德树人新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5-06-23

我校获批第十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5-06-23

祝贺!广西师范大学!自治区首批“绿色学校”!.广西师范大学.2025-06-23

广西师范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人民融媒体.2025-06-23

【喜报】我校入选“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