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英文名:Yingtian Superior Prefecture,别名南京、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成为留都。明初实行两京制,应天府的执掌与顺天府相同,虽地位不及顺天府,但远高于其他诸府。应天府东至镇江府界坦潭桥一百三十里;西至和州界乌江穴子口八十里;南至太平府慈湖八十五里;北至仪真县江心界一百五十五里。明代中叶,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当时的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应天”一词,意为“上应天意”。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并改筑应天府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工程完工。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定南京为京师,遂为京师首都。明永乐元年(1403年),又复为南京首府。正统年间,定为南京首府,此后沿袭不变。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正统年间,定为南京首府此后沿袭不变。
应天府治江宁区、上元(均位于今南京市城区)。其下辖八个县,分别是: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市、溧阳市、溧水县、高淳区、江浦县、六合县。
名字由来
“应天”一词,意为“上应天意”。
历史沿革
应天府是古代扬州市管辖的地域。姬扁时期,越国灭掉吴国后,在这里设置了金陵邑。秦朝时,把金陵邑改名为秣陵县。汉朝时,这里是丹阳郡的属地。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又把秣陵县改名为建业。三国时期,孙吴在此建都。
晋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琅邪王司马睿镇守建业。建兴初年(公元313年左右),为了避司马邺司马邺的名讳,把建业改名为建康。后来晋元帝司马睿在这里建都,之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沿用建康作为首都,这里被称为“京辇神皋”(意即京城所在的重要地域)。隋朝平定南陈后,在这里设置蒋州,治所设在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一带)。唐朝时,这里先称扬州市,后改名为江宁,又改名为昇州。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杨吴)把这里改名为金陵府。南唐政权在这里建都,将其作为西都,称为昇州江宁府。宋朝时,这里称为江宁府。赵构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改名为建康府。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把府衙作为皇帝的行宫,称为“行都”(临时首都)。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在这里设立行中书省。后来改称为建康路。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为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曾在这里居住过(作为他未即位时的府邸),改名为集庆路。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当时的集庆路,改名应天府,隶属于江浙行省。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并改筑应天府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工程完工。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定南京为京师,遂为京师首都。明永乐元年(1403年),又复为南京首府。正统年间,定为南京首府,此后沿袭不变。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正统年间,定为南京首府此后沿袭不变。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应天府东至镇江府界坦潭桥一百三十里;西至和州界乌江穴子口八十里;南至太平府慈湖八十五里;北至仪真县江心界一百五十五里。东到镇江府一百八十里;西到和州一百八十里;南到溧阳市二百三十里;北到镇江府(笔者注:此处疑为“扬州府”)一百八十里。东南到溧阳县二百四十里;西南到太平府一百三十里;东北到镇江府一百八十里;西北到滁州市一百二十里。
山脉与丘冈
应天府城中有鸡笼山(即鸡鸣山)、冶城山、石头山(即清凉山)等;近郊则有石灰山、紫金山、雨花台、牛首山、吉山、祖堂山、三山、慈母山、慈母矶、左山、横山、土山、幕府山、栖霞山(即栖霞山)等。从东北至东南方向还标绘有大量的山丘,如溧水区的东庐山、回峰山,句容市的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山等。
水系
应天府地域的主要水系,如长江、秦淮河、金川河、新河(包括上新河、中新河、下新河)、运渎、杨吴城濠、护城河及玉带河等;其他河流,如江宁区的匾檐河,句容的句容河、北江,及溧水的溧水河,溧阳市的南河、中河、北河等;还有玄武湖、燕雀湖、乌龙潭、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赤山湖、黄山湖、长荡湖(亦名“长塘湖”)等湖泊,以及濑阳淹、昇平淹、三塔淹、谢达淹、沙涨淹等凹地。
行政区划
应天府治所在江宁、上元(均位于今南京市城区)。其下辖八个县,分别是: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市、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区、江浦县、六合县。
政治机构
应天府设立府尹1人,正三品;府丞1人,正四品;治中1人,正五品;通判2人,正六品,还有推官、经历、知事、照磨等官。
应天府下辖衙门较多,司狱司,都税司,龙江、江东、聚宝门、太平门4个宣课司,龙江、龙潭2个税课局,龙江递运所,批验所,河泊所,龙江关,石灰山关,巡检司,水马绎、常平仓等。各衙门所设官职品级与顺天府一致。
宫城规模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366年,由宫城、皇城、铁瓮城遗址、外廓四重城垣组成。其中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元末明初,朱元璋先后征调全国各地工匠、人夫和罪犯百万余人,到南京建造城池。南京城墙的巨量城墙砖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广袤地区,即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的162个县级单位。朱元璋在摊派城砖烧制的时候,不分贫贱富贵,全国统一,完全按照同一个标准。公元一三五六年,朱元璋进驻南京后,曾亲自到天界寺听法,赏赐寺院田地一百零五顷做庙产。洪武十六年(公元一三八三年),天界寺住持行椿以“每顷一夫,常住盘费艰难”为由,提出将寺院获赐的田地归还朝廷,希望能免除烧砖的徭役。南京明城墙完工于明洪武廿六年(1393年)。应天府新城内部是宫城,也叫紫禁城,有六座门:正南面的叫午门,左边的叫左掖门,右边的叫右掖门,东面的叫东安门,西面的叫西安门,北面的叫北安门。宫城外面有六座门:正南面的叫洪武门,东面的叫长安左门,西面的叫长安右门,东面偏北的叫东华门,西面偏北的叫西华门,北面的叫太极宫玄武门遗址。皇城外面是京城,周长九十六里,有十三座门:南面的叫正阳门,南面偏西的叫通济门,再往西是聚宝门,西南面的叫三山门、石城门,北面的叫太平门,北面偏西的叫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东面的叫朝阳门,西面的叫清凉门,西面偏北的叫定淮门、仪凤门。后来封闭了钟阜门和仪凤门,剩下十一座门。京城的外郭城,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修建,周长一百八十里,有十六座门:东面的叫姚坊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双桥门;南面的叫上方门、夹冈门、凤台门、大驯象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西面的叫江东门;北面的叫佛宁门、上元门、观音门。
南京故宫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南京故宫由在外的皇城与其围护着的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宫坐北向南,今大致范围北至北安门,南至瑞金路,西至西安门,东至中山门。皇宫为中轴对称格局,严格遵循《礼记》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三朝五门”的规制。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中和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次年朱允炆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发动叛乱并于公元1402年攻占南京。朱棣在南京登基后,一边修整被战争损坏的宫殿,一边谋划迁都北京,并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迁都之后,南京的宫城被封闭为禁地,委派亲信太监和勋贵管理,合称为“南京守备”。此后直到明亡的两百多年间,由于天灾和失修,南京故宫大部分宫殿建筑都已不存。清代到民国,经历战争和改建,明故宫地面遗迹最终毁坏殆[dài]尽。
南京故宫翊坤宫的轴线以南端外城的正阳门为起点,经皇城的洪武门抵达宫城的承天门,直至皇城末端的太极宫玄武门遗址止,这种宫城轴线与全城轴线相重合的模式,是明故宫首创,直接影响到北京紫禁城的营建。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群体布局走向成熟的代表之作,这种模拟天香、遵循礼制的建筑群体布局方式,集中体现了封建帝王试图通过建筑营建来加强其皇权神圣性的愿望。
人口数量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户数是163915,人口有1193621人。到弘治四年,户数有144368,人口有711300。万历六年,户数是143597,人口是790513。明代中叶,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20世纪30年代,南京城南原有的丝市口、牌楼口、梧桐树、仓门口、仓顶(部分)、九殿祠等地合为一条路,因南京在元朝时期名称为集庆路,取路名集庆路。集庆路东接内秦淮河新桥,西至来凤街口凤游寺。集庆路是南京老城南的主要道路之一,它连接着河西新城区和城东老城区。
2023年8月8日至2024年2月18日,“院藏善本古籍选粹:彩绘图籍”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该展陈第二单元“彩绘大地”古代地理图籍专题,展出了明代《江南各道府图表》。明初《江南各道府图表》系纸本墨笔彩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彩绘地图之一,其绘制年代在明洪武六年(1373)至十三年(1380)之间,略早于现存的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刊行的《洪武京城图志》,但晚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刊行的《至正金陵新志》。《江南各道府图表》包括“图”之部分和“表”之部分,其中的《应天府图》乃现存较早的中国古代南京彩绘地图之一。《应天府图》纵63厘米,横66厘米,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本方位布局展开。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南京故宫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2日,南京明故宫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参考资料
应天府.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2
南京,我的城!.澎湃新闻.2024-01-19
明史趣问丨明代南京为何称“世界第一大城”.南京钟山风景区.2024-01-18
明初《江南各道府图表》所载“应天府”内容解析.江苏省情网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5-07-06
徽京!徽京|南京因啥成“徽京”?.齐鲁壹点.2024-01-18
《百家讲坛》节目预告:《国史通鉴•明清时代》(上部)(3)治国理念 9月4日播出.央视网.2023-11-22
央视中秋晚会举办地洛阳“应天门”:是为了纪念武则天而建?.大河网.2024-01-19
朱元璋主持建设的殿堂坛庙遍布京城内外.搜狐网.2025-05-05
作者:银川市档案馆(银川市地方志研究室).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2024-01-19
涨知识|江苏省会南京及各区县的来龙去脉.澎湃新闻.2025-07-06
明史.识典古籍.2025-07-06
明史精校译文.识典古籍.2025-07-06
650年南京城墙加速度奔向世遗.中国江苏网.2025-07-06
南京明城墙铭文甲天下.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07-06
识典古籍.识典古籍.2025-07-06
明南京故宫.广东工业大学.2025-05-19
南京明故宫.吴江通.2024-02-16
听说有个地方能穿越?.腾讯网.2024-02-16
老地名中的“文化自信”(10)|集庆路:寓意“汇集喜庆”,曾是南京古称.扬子晚报.2025-07-06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16
国家“十四五”大遗址规划名单公布,江苏七处入选.新浪网.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