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麸(拉丁学名:Eragrostis tef),亦称埃塞俄比亚画眉草,禾本科画眉草属植物,是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古老谷物,因其气候适应性与食用价值备受推崇。苔麸分布于非洲之角地区,欧洲、印度、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爱达荷州和内华达州)也有种植。苔麸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2300m的地区。
作为禾本科一年生自花授粉的碳四植物,苔麸为异源四倍体,拥有20对染色体。一般品种株高53-155cm,须根系,叶片数7片、单叶互生、狭长略下披、叶色浓绿、叶缘具齿,疏散复总状花序,穗形分紧凑、松散两种,穗长14-65cm。其种植目的包括获取极小的种子(直径约1毫米)及用作牲畜饲料的茎秆。种子通常着生于松散下垂的圆锥花序上,但也存在花序紧凑直立的品种。种子颜色从白色至深褐色不等,其中白色为优选类型。
苔麸具有高蛋白、高钙、高铁、高纤维的特点,以及低血糖指数和不含致敏麸质的特性。此外,苔麸富含膳食抗氧化剂(包括多酚和黄酮)以及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可用于制作英吉拉(injera)——一种松软的多孔扁饼,为埃塞俄比亚的主食。在埃塞俄比亚以外地区,苔麸因其无麸质、高营养的特性(尤其适合小麦过敏人群)而成为重要谷物。
物种起源
苔麸原产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约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400年闪米特人入侵埃塞俄比亚北部时就已有广泛种植,19世纪初,传至其他国家。画眉草属共包含349个物种,而苔麸是该属中唯一被驯化栽培的成员。Girma等学者通过对40个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发现,以下6个物种与苔麸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基于基因型测序数据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相似性):毛画眉草(E. pilosa)、埃塞俄比亚画眉草(E. aethiopica)、暗色画眉草(E. lugens)、锈色画眉草(E. ferruginea)、莱曼画眉草(E. lehmanniana)、钝形画眉草(E. obtusa)。
形态特征
苔麸属禾本科,异源四倍体(染色体数2n=4x=40),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染色体数2n=4x=40,最大的染色体1.6-2.9μm,最小的0.8-1.1μm。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少数为近端着丝点,并具随体。属四碳植物。一般品种株高53-155cm,须根系,叶片数7片、单叶互生、狭长略下披、叶色浓绿、叶缘具齿,疏散复总状花序,穗形分紧凑、松散两种,穗长14-65cm。苔麸籽粒小,一般长为0.9-1.7mm,宽为0.7-1.0mm,150颗籽粒约和一粒小麦的体积大小相当。籽粒表面有光泽、耐储藏。籽粒颜色分为白色、棕色、深棕色、灰白色、黄白色、红色和混合色等。其中以白色品种品质最好,分蘖能力最强,通常有效分蘖3-4个。无论原粮,还是制成英吉拉成品,其受众广、价格最好。苔麸单株籽粒产量13.7-21.9g,单株秸秆产量20-90g,经济系数24.4%左右。
分布范围
苔麸分布于非洲之角地区,欧洲、印度、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爱达荷州和内华达州)也有种植。
生存环境
苔麸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2300m,年降水量750-850mm,生育期降水量450-550mm,温度在10-27℃的地区。即使海拔在2880m,生育期降水量300mm的高原环境下,苔麸也能正常生长,获得较好产量。
生长特性
苔麸特性似禾本科杂草,耐瘠薄,耐涝渍和干旱,抗逆性强。适应多种不同质地土壤,平川区、丘陵、高原都有种植,适应性广。
栽培技术
苔麸喜湿,生长初期要求雨量充足,在各种透水性强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以红色、黑色的粘性土和壤土最适宜,抗病害能力极强。褐台麸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较低,在海拔2800米以上也能种植,一般亩产130斤左右。白台麸比褐台麸产量较低,但营养价值高,淀粉含量达99%(小麦60-80%)。
苔麸播种方式为撒播或条播,种植密度大,株行距小。根据品种的不同,苔麸的生育期差异较大,早熟品种约为74-90d左右,晚熟种120-130d。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整地因种子小,对整地的要求极高,一般在播种前整地最少需2-5次,达到平整无土块儿,才可播种。播种时间因各地气候的差别,一般在7-8月选择合适的时间播种。播量30-50kg/hm²,以人工撒播为主。收获当植株上半部的绿色营养部分开始转黄时即可开镰收割。中晚熟品种一般在10-11月或12月间收获。据统计,埃塞俄比亚苔麸传统耕作平均产量为890kg/hm²。而经品种改良后多数产量可达1189-2200kg/hm²,最高产量纪录为2200-4599kg/hm²。秸秆的产量4.3t/hm²。
培育问题
苔麸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度倒伏(茎秆弯曲),这会降低收获的谷物和秸秆的产量与质量。对数千份种质资源的筛选未发现任何具有抗倒伏性的材料。然而,通过诱变获得了抗倒伏基因型。后来,Beyene等人通过对苔麸中水稻SD-1基因的同源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缩短了茎高,减少了倒伏。SD-1基因的突变形式通过阻断促进茎伸长的赤霉素的合成,促成了水稻的绿色革命。由于苔麸是异源四倍体,需要编辑SD-1同源基因的所有四个拷贝才能产生所需的表型。其他育种目标包括复总状花序性状(如小穗数量)、种子性状(如颜色和大小)、生物量(特别是秸秆产量)以及适合目标农业生态区的成熟期。Woldeyohannes等人报道了1970年至2019年埃塞俄比亚推出的现代苔麸品种清单。VanBuren等人发表了苔麸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这一资源应有助于基于基因组的育种、基因编辑和跨物种比较。另一个重要资源是Milletdb,其中包括苔麸和其他几种millet物种的多组学分析数据。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苔麸最重要的用途是制作英吉拉(injera)——一种扁平的圆形海绵状微酸面饼,这是埃塞俄比亚饮食的基础。制作时,将苔麸面粉与水混合发酵2-3天,然后将面糊薄层倒在抹油的陶土锅上烤制。食用时撕下一小块英吉拉饼,用来包裹摆放在面饼中央的各种美味肉块、豆类或蔬菜。近年来,一些研究认为苔麸类食品能够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对糖尿病等疾病有食疗作用,许多欧美国家已将苔麸粉类食物作为时尚保健食品,尤其在美国、荷兰等国家已得到普遍认同。
营养价值
苔麸具有高蛋白、高钙、高铁、高纤维的特点,以及低血糖指数和不含致敏麸质的特性。此外,苔麸富含膳食抗氧化剂(包括多酚和黄酮)以及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
饲用价值
埃塞俄比亚小农户高度重视苔麸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的价值。与大麦秸秆相比,苔麸秸秆具有更低的木质素含量、更高的粗蛋白含量、更好的体外消化率。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全球最大的苔麸种质资源库(6407份)由埃塞俄比亚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保存,其他主要保存机构包括以色列(376份)和美国(373份)。
参考资料
Teff (Eragrostis tef).colostate.2025-07-18
Tef [Eragrostis tef (Zucc.) Trotter].springer.2025-07-18
Eragrostis.植物智.2025-07-18
Population genomics uncovers loci for trait improvement in the indigenous African cereal tef (Eragrostis tef).nature.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