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简称:生命科学园,英文名:Zhongguancun Life Science Park)筹建于2000年,是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发创新为主要方向的高科技专业园区,位于昌平区西南部,总面积7.2平方公里,是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要支撑载体。
2000年10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通过招投标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并于11月25日开始了市政配套的施工。2013年,首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暨2013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年会”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2014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莅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17年3月,德国能源署原署长科勒一行调研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年8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临床科研与转化合作平台正式启动。2018年10月,北京市出台计划,以“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主平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2019年11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2020年10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周年成果展在医药科技中心举行。2021年,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与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落成典礼。2022年,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C地块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200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21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27.2%,带动昌平区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达到717.1亿元,同比增长22%;园区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91.40亿元,同比增长69.36%。截至2025年7月,园中科学家创办企业达112家,聚集了创新型医药企业600余家, 高端人才300余人,入驻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研发中心16个。
地名由来
中关村,原来不叫做中关村,而叫做“中官坟”。“中官”,就是皇宫中的官儿,这里指的是太监。中关村,原来是太监的坟场。从明朝开始,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也有历代皇帝的赏赐,这一带逐渐修起了一些寺院。在修建中国科学院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提议改名“中关村”。
地理位置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昌平区与中心城区交界处,未来科学城西南部,史各庄街道范围内,西部与海淀区接壤,南部紧邻回龙观地区、龙泽园街道。规划范围东至北京-拉萨高速公路、文华西路,南至回南北路、史各庄街道界,西至昌平区界,北至南沙河、北清路,总面积7.2平方公里;涉及定福皇庄村、史各庄村、东半壁店村、西半壁店村(以下简称“北四村”)。
历史沿革
发展背景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自此,党和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随即兴起。海淀区区是中国最大的、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中关村又是海淀的核心区。在改革的背景下,中关村地区科技人员将科学技术转化应用于市场。
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等科技人员,就在海淀区创办了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拉开了科技人员面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序幕。随后,更多科研人员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办了一批民办科技企业,也带动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办企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由此形成,它也成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种独特模式,开拓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天地。
发展历史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筹建于2000年。2000年10月,园区通过招投标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并于11月25日以生命园西路开工为标志,开始了市政配套的施工。200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的重要支撑,是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的重要组团,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专业园区。
2013年11月,首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暨2013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年会”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2014年4月,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莅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并参观诺和诺德等企业。2017年3月,德国能源署原署长科勒一行调研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党委代表团调研中关村生命科学园。8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临床科研与转化合作平台正式启动。9月,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金融超市成功落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2018年5月,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与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在“新时代北京商务服务业国际化品牌化发展高峰论坛”上签署合作协议。同年10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计划北京以“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主平台,以科技园区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和科技人文交流等4个方面为重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
2019年10月,经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组织协调,古巴科技环境部副部长阿曼多·罗德里格斯·巴蒂斯塔、古巴科技环境部国际关系司专家赫苏斯·格拉·贝尔带领古巴科学院代表团一行到访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年11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2020年3月,中国首家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暨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奠基开工。同年10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20周年成果展在医药科技中心举行。
2021年12月,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与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的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落成典礼。2022年9月,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C地块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的首发项目。2023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正式下发批复,同意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认定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截至2025年7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科学家创办企业达112家。
重要工程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面积7.2平方公里。生命科学园一二期规划占地面积249公顷,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30公顷,为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孵化基地;二期占地面积119公顷,为医疗服务及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期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470公顷,建筑规模约34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9亿元。
一期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一级开发涉及软硬环境两个方面的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期建筑面积82.8万平方米,建筑密度18%,建筑容积率0.42,绿化率大于55%。园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支撑系统及未来区内的智能化管理均按照国际一流水准和规范进行规划建设。在功能布局上,以综合管理区为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区为发展中心,中小企业区及研发区为技术开发与创新中心,试生产及医疗服务区为产业中心的总体格局。2000年11月25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期项目的建设正式启动,在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下,经过2年多的努力,生命园一期一级土地开发建设基本完成。生命科学园一期转入二级开发阶段,由生命园公司开发的拥有50000平方米GMP条件的北京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拥有1100间套房的青年公寓项目于2003年9月份开工。
二期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共1.19平方公里,建设成医疗和产业相结合的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建筑面积82.8万平方米,建筑密度35%-40%,建筑容积率0.8-1.5,绿化率约为40%;由医院、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部分组成。2003年7月,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生命园二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北京市规划委批准。同时,生命园二期土地开发项目立项获北京市计委批准。同年8月15日,北京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分别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入园协议。生命园二期的开发建设工作于2003年10月正式启动。
三期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为扩展区,重点建设“健康、人才、科技金融、创研、智造”五大功能区;生命科学园三期主要建设生命科学金融中心标志性建筑群,建设生命科学博物馆和国际会展中心,布局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级审评中心。2017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方案获得市发改委批复并生效。三期方案中,规划建设面积达到360万平方米,除去8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剩余280万平方米将成为生命园新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集中布局尖端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技术;100万平方米的居住空间,预计可提供1万套多层次的各类公寓,解决园区内50%的居住需求;以及80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空间。生命园三期规划了若干教育配套设施,在区域内建设幼儿园、小学,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的智慧商业服务体验和健康管理服务。根据计划,生命科学园三期在两年内腾退完成,三年内规划落地,全部投入使用需要8至10年。
机构业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发创新为主要方向的高科技专业园区。园区创新型医药企业600余家, 高端人才300余人,其中院士21人,长江学者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0余人,入驻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研发中心16个,医疗机构床位数接近3000张。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汇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和数百名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聚集态势。在基础研究方面,落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在研发中试方面,保诺科技、康龙化成为代表的临床试验(CRO)企业为生物制药项目提供一体化药物研发、中试生产服务,聚集了诺和诺德、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维泰瑞隆等知名创新药企。在生产流通方面,吸引了新时代健康集团、扬子江药业、万泰生物等重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在临床应用方面,布局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昌博国际研究型医院等超过3000个床位的医疗资源,为入园企业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源。
经营状况
2021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27.2%,带动昌平区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达到717.1亿元,同比增长22%;园区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91.40亿元,同比增长69.36%。
政策优势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拥有三大国家功能区的政策优势,一是建设初期便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2020年纳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三是生命科学园及其周边共10.26个平方公里纳入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形成了三大国家级功能区政策叠加的发展优势。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人民网.2025-07-10
走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25-07-10
高品质科技园区巡礼④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打造首都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5-07-10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简介.开放北京.2025-07-10
200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项目及基地建设情况 .新浪财经.2025-07-10
园区介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25-07-10
北京市将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2018-10-28
利用人工智能处理海量数据 助力更多创新药加速诞生 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落成.今日头条.2021-12-21
拿地开工10日完结!昌平这个重点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2025-07-10
生命科学园科学家办企业达112家.千龙网.2025-07-10
北京中关村曾叫“中官坟” 原是清朝太监坟场.凤凰网.2025-07-10
“中官村”为何会改名“中关村”?.中国新闻网.2025-07-10
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科学园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5-07-11
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理论-人民网.人民网.2025-07-10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被认定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青瞳视角 .2025-07-10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5-07-11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发布.中国政府网.2025-07-11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公开 未来3年新增280万平方米发展空间.千龙网.2025-07-11
昌发展股份旗下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荣获首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搜狐网.2025-07-11